微信和“朋友圈”
QQ和微信,是中国内地运用得最广的即时通讯软件,而且微信的发展超过了QQ,也许是因为微信还承担了支付的功能吧。现在加微信取代了以前交换名片。毫无疑问,微信大大便利了我们的生活。甚至无法想像突然间微信崩溃后怎样正常生活!
现在加微信、聊天群和朋友圈极其普遍。哪位的微信上没几百个“朋友呢”?!我仔细数了一下我的微信,有164个“朋友”。微信“朋友”早已偏离了传统上的定义,称为“联系人”更合适。维基百科里给出的定义:朋友,是指人际关系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人。他们之间通常没有血缘关系,但又十分亲密。他们通常会对对方诚实、忠心,以及为对方着想。他们的性格、兴趣等可能较为相似,而且可能经常一起活动。他们亦会互相帮助,例如聆听对方烦恼和给对方建议。对于大部分人而言,朋友是能够信任的伙伴。大家对照这个定义再看看微信上的联系人,有几位可以称得上“朋友”?
加微信,有时是无法避免,比如亲戚、领导、同事、学生、......更多时候是出于工作需要,比如商业伙伴、律师、公务联系人......有些时候是无可奈何,比如参加活动或偶遇某人,对方非要加你的微信,你出于面子问题不好拒绝......情况林林总总,不一而足。对于我这个思想比较传统的人而言,总觉得好友如好书,不会太多。如果真是朋友,就会常常惦记。一两个月都不与你说句话的人,还是朋友吗?闲来无事,我就检查一下微信通讯录,除了与工作相关的必要联系人,两个月以上没有什么沟通的人,基本就列入了清理名单。
我微信里的聊天群一共五个:1.一家三口(置顶);2.两个学生群(因为他们在我最艰难的时候大力支持了我;3.一个桂林的邻居群(16户);4.一个人数极少的铁杆粉丝群。之所以我加入的群很少,是因为我觉得群聊相当无趣:群成员越多,潜水的也越多;由于各自思想和经历差别太大,很难找到共同的话题。共同语言多的朋友都私聊了。
热闹,似乎与我的生活没有太大关系。到香港生活十三年,只在红磡馆看过一场陈慧琳的演唱会。之所以不提“听”,是因为乱糟糟的体育馆根本不能提供听觉的盛宴。听音乐,我宁可一个人戴上大耳机、闭上眼静静地欣赏,任由思绪与想像放飞。
同样,我也不喜欢加别人的微信或者被加微信。对于没有一面之交、又非出于公务需要,我一般不会同意加微信。加为“朋友”,需要坐下来好好谈谈,看看面相是否端正,听听声音是否悦耳,观察举止是否文雅,总得互相了解一下才行吧。因此,敬请诸位粉丝理解。
人到中年,就往退休的方向前进了。我们六零后的人没有挥霍时间的奢侈。青少年的时候没有多少书可读,现在正是争分夺秒学习的时候。“朋友”少一点,精力就更加集中一些。
上述只是我个人的习惯,并不值得其他人借鉴。人人都有自己的活法,自己高兴就好。
相关文章
- 营销小能手
- 525
热度 - 微信28网
微信群
- 525
微信扫上方二维码-添加营销小能手
- 热门文章最新教程
- ·消费者才是最好的专家-营销界没有专家 ·情感类的视频号有哪些变现方法? ·微信可撤回的两分钟时间,你在想什么? ·视频带货 :多重魅力的引流 ·社交媒体统治下的“古怪” ·微信朋友圈重大更新,发朋友圈可以打标签了 ·从微信“视频号”说起 ·微信低调上线“银行储蓄”,利息率3.85%,值得存不? ·小调研丨你有几个微信工作群? ·微信人的10种类型
- 推荐微信群
- 热门资讯